热带医学


实验研究论著

  • 泛癌中SPARC表达水平与预后及其与免疫微环境的关系

    李斌;龚娇;林宇曦;邓婧;崇雨田;

    目的 研究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基因在人不同类型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及免疫微环境的关系。方法 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基因型和基因表达量关联(GTEx)和癌症细胞系百科全书(CCLE)等多个数据库获取泛癌的基因表达谱、体细胞突变数据和临床预后信息。采用ESTIMATE和TIMER算法评估泛癌的免疫微环境,分析SPARC在泛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预后、免疫浸润、免疫检查点基因、肿瘤突变负荷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关系。对SPARC相关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SPARC在多种不同肿瘤细胞系的表达,并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分析SPARC对多种肿瘤细胞系增殖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织比较,SPARC在食管癌、肝癌、胃癌、结肠癌、急性髓系白血病、胰腺癌、肾透明细胞癌、肾上腺皮质癌、卵巢癌、皮肤黑色素瘤、脑低级别胶质瘤、直肠癌、乳腺癌、胆管癌、多形性胶质细胞瘤、头颈鳞癌、甲状腺癌和子宫肉瘤等18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P均<0.05),而在宫颈癌、肾嫌色细胞癌、前列腺癌、肺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等5种肿瘤组织中低表达(P均<0.05)。总生存期分析显示,在肾上腺皮质癌(HR=1.40,P=0.030 0)、膀胱尿路上皮癌(HR=1.19,P=0.000 5)、肾乳头状细胞癌(HR=1.37,P=0.007 9)、胃癌(HR=1.21,P=0.002 9)、葡萄膜黑色素瘤(HR=2.07,P=0.000 7)和间皮瘤(HR=1.33,P=0.000 6)等6种肿瘤中,高表达SPARC的患者预后更差;而在肾透明细胞癌(HR=0.83,P=0.006 5)中,低表达SPARC患者预后更差。SPARC表达与泛癌中多种免疫细胞浸润成正相关(P<0.05),尤其是巨噬细胞。SPARC与PDCD1和CTLA4等多个免疫检查点基因以及免疫治疗反应标志物显著相关(P<0.05)。体外实验表明,在肝癌细胞系(HepG2和SNU-449)和胃癌细胞系(HGC-27)中降低SPARC的表达导致其增殖能力减弱。结论 SPARC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异常,其表达不但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还与肿瘤的多种免疫特征密切相关,可作为肿瘤预后、免疫治疗反应评估的生物标志物,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2024年03期 v.24 305-312+344+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ACSS2通过H4K12ac靶向调控SH-SY5Y细胞中mTOR的表达机制

    陈大广;张捷;陈庆亭;李耿华;颜振艺;

    目的 探讨乙酰辅酶A合成酶2(ACSS2)通过组蛋白H4赖氨酸12乙酰化(H4K12ac)靶向调控SH-SY5Y细胞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机制。方法 构建ACSS2慢病毒载体,感染SH-SY5Y细胞系,建立ACSS2低表达(ACSS2低表达组)、ACSS2过表达(ACSS2过表达组)细胞系和对照细胞系(NC组);采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伏立诺他(SAHA)处理上述细胞系并分别计为ACSS2低表达+SAHA组、ACSS2过表达+SAHA组、NC+SAHA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ACSS2过表达组ACSS2、mTOR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和H4K12ac修饰水平均显著高于ACSS2低表达组和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83、26.38、18.56,26.25、19.52、17.21,P均<0.05);且NC组ACSS2、mTOR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和H4K12ac修饰水平均显著高于ACSS2低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3、7.52、13.21,P均<0.05)。转染SAHA后,ACSS2低表达+SAHA组、ACSS2过表达+SAHA组和NC+SAHA组ACSS2表达均出现显著表达变化,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CSS2过表达+SAHA组H4K12ac修饰水平和mTOR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CSS2低表达+SAHA组和NC+SAH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56、11.56,10.21、9.75,P均<0.05),NC+SAHA组H4K12ac修饰水平和mTOR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ACSS2低表达+SAH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3、12.31,P均<0.05)。结论 ACSS2通过调节H4K12ac修饰水平靶向介导mTOR的表达。

    2024年03期 v.24 313-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木犀草素抗汉滩病毒效果初步研究

    赵悦汐;罗璐璐;王彦博;强遵先;吕依雯;马宏炜;程林峰;张芳琳;

    目的 探索木犀草素对汉滩病毒(HTNV)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0、3.125、6.25、12.5、25、50、100、150、200 μmol/L的木犀草素处理Huh-7细胞,用0、10、20、25、50、75、100、150、200 μmol/L的木犀草素处理A549细胞,培养48 h后,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计算木犀草素半数毒性浓度(CC_(50))。在HTNV感染同时Huh-7细胞分别加入0、8、10、14、16、22 μmol/L木犀草素,A549细胞分别加入0、4、6、8、10、12 μmol/L木犀草素,2 h后换液为含对应浓度药物的培养基,培养48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HTNV RNA水平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在Huh-7细胞感染HTNV的不同时间阶段(感染前1~48 h、感染前1 h、感染0~2 h、感染后2~48 h、感染后6~48 h、感染后12~48 h、感染后24~48 h),给予25 μmol/L木犀草素处理,感染48 h后,通过蛋白质印迹、免疫荧光、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HTNV蛋白和RNA水平,通过酶联斑块形成实验检测子代HTNV滴度。分别在HTNV入胞阶段(感染0~2 h)及复制阶段(感染后2~48 h),用高、中、低浓度(25、12.5、6.25 μmol/L)木犀草素处理感染HTNV的Huh-7细胞,感染48 h后检测细胞内HTNV蛋白和RNA水平。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模拟木犀草素与HTNV的核衣壳蛋白(NP)和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的相互作用效果。结果 与0 μmol/L木犀草素处理比较,25 μmol/L木犀草素处理的Huh-7和A549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79.94、14.64,P均>0.05);后续实验选择25 μmol/L为木犀草素的最大安全浓度;木犀草素对于Huh-7、A549细胞的CC_(50)分别为141、83 μmol/L。Huh-7、A549细胞的木犀草素的IC_(50)分别为16.18、11.64 μmol/L。在HTNV感染后2~48 h、6~48 h、12~48 h、24~48 h给予木犀草素处理,HTNV蛋白、RNA及滴度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8、6.29、18.69,P均<0.05)。木犀草素抑制复制组的HTNV蛋白、RNA水平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2.90、49.49,P均<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木犀草素可与HTNV NP和RdRp相互作用,结合能分别为-8.0、-8.1 kcal/mol。结论 木犀草素有效抑制HTNV感染,该抑制效果主要作用于HTNV复制周期的转录翻译阶段。

    2024年03期 v.24 318-323+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女性健康体检人群生殖道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状况

    陈荣彬;李志方;嘉红云;魏洁;

    目的 了解本地区女性健康体检人群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体检女性人群2 729例,其中单独UU培养1 091例,UU培养与CT抗原联合检测(UU+CT)1 638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女性健康体检人群2 729例UU培养总阳性率52.84%,1 638例UU+CT联合检测中,CT阳性率2.38%,UU+CT共同阳性率1.83%。UU各年龄组阳性率不同,其中41~<51岁阳性率最高为59.60%,51~<61岁组和≥61岁组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T各年龄组阳性率不同,41~<51岁阳性率最高,为3.38%,但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育龄组(35~45岁)UU阳性率59.08%,低育龄组(<35岁)UU阳性率54.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8,P<0.05);CT在高低育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9-2022年UU和CT阳性率逐年下降,仅UU阳性率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19.94,P<0.05)。结论 女性在健康体检中应重视生殖道病原体筛查,尤其是育龄妇女,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干预,减少病原体传播。

    2024年03期 v.24 324-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一起O10:K4型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张志敏;王兆娥;张晓嫒;张玲;余红;封会茹;刘晓玲;尉秀霞;张建军;

    目的 对北京市丰台区一起O10:K4型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进行病原学特征分析。方法 2021年10月10日北京市丰台区辖区哨点医院上送的食物中毒病例粪便标本共4件,标本编号为FTSY1~4。疾控中心现场处置共采集标本30件,其中食品标本13件、环境标本15件、餐厅用水2件。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和传统细菌分离鉴定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病原学鉴定。副溶血弧菌分离株采用玻片凝集法进行血清分型、PCR法检测毒力基因、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选用SfiI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实验,BioNumerics v6.0软件进行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采用全基因组测序(WGS)技术及CSIPhylogeny软件进行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wgSNP)。结果 34件标本共分离出4株O10:K4型副溶血弧菌,均为临床分离株。4株菌均为产毒株,携带毒力基因tdh、T3SS1和T3SS2,不携带trh。4株菌对17种抗生素(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厄他培南、美罗培南、阿奇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替加环素、氯霉素、萘啶酸、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E)敏感,均携带bla_(CARB-22)基因。PFGE结果显示,4株菌带型完全一致,同源性为100%。WGS分析结果显示,4株菌属ST3序列型、CC3克隆群,为同一克隆。4株菌均携带大流行株标志基因tdh+、trh-、toxRS/new和orf8。结论 O10:K4型副溶血弧菌可引起食物中毒暴发,其致病性强,有产生耐药性和成为大流行株的可能。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和分析,加强预防宣传和规范临床用药。

    2024年03期 v.24 328-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三种不同检测方法在低密度疟疾样本检测中的比较研究

    董小蓉;易佳;孙凌聪;周晓蓉;

    目的 用三种常用疟疾检测方法对恶性疟和间日疟样本的检测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恶性疟样本来自2023年3月武汉市输入性恶性疟病例,间日疟样本来自2023年4月宜昌市输入性间日疟病例,各1份,分别制作2张厚血膜,计算原虫密度,再以健康人抗凝血对病例血样按1∶4、1∶16、1∶64、1∶256、1∶1 024、1∶4 096、1∶16384、1∶65 536比例进行稀释,每个稀释浓度的样本制作2张厚血膜镜检盲检,并用快速诊断检测(RDTs)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每个浓度血样疟疾感染情况。结果 恶性疟样本原血样当稀释浓度低于1∶16 384,即原虫密度低至13个/μL血,镜检结果 2张均为阴性;间日疟样本原血样当稀释浓度为1∶1 024,即原虫密度低至55个/μL血,镜检结果 1张为阴性,1张为阳性。恶性疟样本稀释至原虫密度13个/μL血时,RDTs检测结果出现阴性;间日疟样本原血样使用两种不同品牌RDTs试剂检测结果均为阴性。2个样本所有稀释度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其中恶性疟样本最高稀释浓度的原虫密度为3.2个/μL血,CT值为32.788;间日疟样本最高稀释浓度的原虫密度为0.86个/μL血,CT值35.057。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检出限优于其他两种方法,但成本较高,三种方法可在不同检测机构中协同使用,提高疟原虫检测的准确度和时效性。

    2024年03期 v.24 33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黄芩苷联合京尼平苷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

    尹传华;杨真真;杜楠;陈静;张伟;赵彧;赵新芝;郭红梅;邵露;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黄芩苷联合京尼平苷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和STITCH数据库获取黄芩苷和京尼平苷的靶点,通过GeneCards、TTD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结直肠癌相关疾病靶点。靶点相互映射后经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经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随后将核心靶点与基因表达总括数据库(GEO)芯片数据比对。将直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分为对照组、黄芩苷组、京尼平苷组、黄芩苷联合京尼平苷组,采用qRT-PCR检测核心靶点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从Swiss Target Prediction、TCMSP和STITCH数据库中获取黄芩苷相关靶点27个,京尼平苷相关靶点54个,合并、去重后共获得药物组合的靶点77个。使用“colorectal cancer”为关键词,在TTD数据库检索得到相关靶点19个,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得到靶点173个,在DrugBank获取相关靶点42个;将数据整合、去重共计获得结直肠癌相关靶点223个。将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相互映射,黄芩苷联合京尼平苷治疗结直肠癌靶点PPI关系网络有17个节点,71条边,平均度值为8.353,大于平均度值的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Myc原癌基因(MYC)、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RAS原癌基因家族成员HRAS、Toll样受体4(TLR4)、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TLR2是网络的核心节点。通过DAVID平台,将黄芩苷联合京尼平苷治疗结直肠癌靶点进行GO分析与KEGG分析,GO分析主要与蛋白结合、完全相同的蛋白质结合、酶结合、蛋白质异二聚活性、蛋白质同源二聚活性等分子功能有关;与胞质、质膜、质膜的整体成分、膜、细胞表面等细胞组分有关;与RNA聚合酶Ⅱ启动子对转录的正调控、基因表达的正向调控、对凋亡过程的负调控、ERK1和ERK2级联的正向调节、对药物的反应等生物过程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低氧诱导因子-1(HIF-1)等多条癌症相关通路高度相关。芯片数据显示HRAS、TLR4、TNF差异显著,可能是黄芩苷联合京尼平苷直接抗癌的靶点。qRT-PCR检测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在经过黄芩苷、京尼平苷处理后mRNA的表达量均有所改变,其中,京尼平苷组、黄芩苷联合京尼平苷组HRAS的mRNA表达量(0.73±0.11)、(0.60±0.06),低于对照组的(1.0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黄芩苷组、黄芩苷联合京尼平苷组TLR4的mRNA表达量(0.71±0.11)、(0.66±0.04),低于对照组的(1.0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京尼平苷组、黄芩苷联合京尼平苷组TNF-α的mRNA表达量(1.34±0.12)、(1.66±0.18),高于对照组的(1.0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黄芩苷联合京尼平苷治疗结直肠癌,能显著影响核心靶点HRAS、TLR4、TNF,为该组合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4年03期 v.24 338-344+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瑞巴派特对MSU诱导的腹膜炎腹腔巨噬细胞极化表型的影响

    易进科;魏英;李春雷;陈俊;

    目的 观察瑞巴派特对单钠尿酸盐(MSU)诱导的小鼠痛风性急性腹膜炎腹腔巨噬细胞极化表型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1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SU组,生理盐水0.2 mL/10 g灌胃)、秋水仙碱组(0.75 mg/kg的秋水仙碱0.2 mL/10 g灌胃)、瑞巴派特组(150 mg/kg的瑞巴派特0.2 ml/10 g灌胃),每组6只,灌胃给药2次后3组小鼠均以MSU腹腔注射1次制备急性腹膜炎模型,16 h后,收集腹腔巨噬细胞,分析巨噬细胞表型;检测腹腔灌洗液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细胞因子;腹膜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秋水仙碱组和瑞巴派特组M2型标志CD206阳性比例分别为(19.36±2.80)%和(21.22±1.22)%,均显著高于MSU组的(15.80±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秋水仙碱组、瑞巴派特组腹腔灌洗液上清促炎因子TNF-α、IL-6浓度分别为(138.73±14.06)、(122.89±6.66)pg/mL,(119.91±4.99)、(115.32±6.73)pg/mL,较MSU组的(238.89±16.16)、(272.99±11.35)pg/mL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秋水仙碱组、瑞巴派特组抗炎因子IL-10的浓度分别为(73.11±4.77)、(70.69±3.72)pg/mL,较MSU组的(32.23±3.51)pg/mL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小鼠腹膜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MSU组腹膜组织松散,细胞排列紊乱,可见大量的核大、深染、无胞浆的炎症细胞浸润;秋水仙碱组和瑞巴派特组细胞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较MSU组少。结论 瑞巴派特通过增加腹腔巨噬细胞增加M2极化,减轻MSU诱导的小鼠痛风性腹膜炎的炎性反应。

    2024年03期 v.24 345-349+359+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龚林;刘尔男;梁建生;王一梅;陈晓敏;刘小丽;

    目的 调查武汉市三家医院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2018年7月-2021年5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共62株临床分离的CREC,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测定细菌的药物敏感性,碳青霉烯酶诺德曼-珀尔(Carba NP)试验对碳青霉烯酶型确证,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菌株耐药基因、质粒携带情况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情况。结果 Carba NP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产碳青霉烯酶的比例为32.3%(20/62)。20株Carba NP试验阳性菌株均产新德里金属酶(NDM),其中15株产NDM-5,5株产NDM-1,未检出其他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所有菌株同时还携带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bla_(TEM)或bla_(CTX-M))、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A、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mph或mdf)、甲氧苄啶耐药基因dfrA以及四环素耐药基因tet;20株细菌检出12种序列分型(ST),主要为ST410(n=4)、ST131(n=3)和ST167(n=3),无明显优势菌株;所有菌株都携带1~6个质粒,大多为3~4个。结论 本研究检出产NDM的CREC,bla_(NDM)基因在菌株间可能存在克隆传播和水平传播并存的现象。

    2024年03期 v.24 350-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传播链分析

    许进;刘超;朱海宁;张云霄;扈陪龙;王勤;李岩;

    目的 对2022年山东省某地级市同一时间内发生点多、涉及范围广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相关病例鼻咽拭子标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传播链分析,为疫情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8份流调线路不清晰COVID-19病例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阳性鼻咽拭子标本(样本编号分别为Boshanqu1107Liuyan、Boshanqu1107langfengsen、Linziqu1107niuyueju、Linziqu 1107liling、Boshanqu1107liudaodong、Linziqu1107chengmaoj、Boshanqu1107songxiaoyun、Jingkaiqu1018caomingwei)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下机数据使用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软件CLC进行拼接并进行测序质量评估,在线对病毒进行分型及变异位点分析,采用MEGA11.0软件构建全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树(Neighbor-joining法)进行传播链分析。结果 共获得8条SARS-CoV-2全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全长均为29 870 bp,序列缺失碱基数量为236~241,基因组平均测序深度为13 579×,基因组覆盖度均为99.2%,均属于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从系统进化树可以看出,该8例病例共分为2个不同传播分支,其中Jingkaiqu1018caomingwei与新冠序列数据库中Jingkaiqu1010zhanglong、Jingkaiqu1010xingfangjie 2例COVID-19病例共属同一传播分支,并且3例样本序列完全一致;其余7例序列均为同一传播分支,其中Boshanqu1107Liuyan、Boshanqu1107liudaodong、Boshanqu1107songxiaoyun、Boshanqu1107langfengsen4例SARS-CoV-2基因组序列与数据库中Boshanqu20221104songruijuan序列完全一致;Linziqu1107niuyueju、Linziqu1107liling、Linziqu1107chengmaoj序列与数据库中Linziqu1027gaoyongchang等4例样本序列完全一致。结论通过对SARS-CoV-2的全基因组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可有效获得病毒之间的亲缘关系,助力精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传播链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03期 v.24 35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临床研究论著

  • 百日咳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研究

    唐丽;彭晓康;李瑞娜;舒畅;刘攀;刘希;王策;王蓓;张书婉;张婕;王增国;刘小乖;

    目的了解百日咳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探讨25(OH)D水平与百日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1年1-12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确诊的255例百日咳患者(百日咳组),同期健康体检的765名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百日咳患者根据是否重症分为普通百日咳组(n=244)和重症百日咳组(n=11),检测各组血清25(OH)D水平,进一步按照性别、年龄、季节分析百日咳与血清25(OH)D的相关性。结果 百日咳组与健康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以及季节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百日咳组25(OH)D水平[20.73(10.96,35.62)ng/mL]低于健康对照组[29.00(20.09,45.6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643,P<0.05)。不同性别、年龄段百日咳组25(OH)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秋季、冬季百日咳组25(OH)D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273、-8.904,P均<0.05));春季、夏季百日咳组与健康对照组25(OH)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868、-0.292,P均>0.05)。百日咳组与健康对照组疫苗接种剂次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9,P<0.05)。百日咳发病年龄呈双高峰,分别为<1岁、6~8岁。重症百日咳组年龄低于普通百日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72,P<0.05);两组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83,P>0.05))。结论 百日咳患者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而维生素D水平降低可能导致百日咳杆菌暴露后的机体易感性增加。

    2024年03期 v.24 360-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肝硬化患者的影响

    周妮;王源媛;郭思琪;麦平;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肝硬化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2年10月31日-2023年3月10日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肝硬化患者,根据是否合并COVID-19分为肝硬化伴COVID-19组(n=31)及单纯肝硬化组(n=84)。比较两组患者生化、凝血、血常规等相关指标及肝硬化失代偿相关并发症,通过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终末期肝病血清钠模型(MELD-Na)评分、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及慢性肝衰竭-序贯器官衰竭(CLIF-SOFA)评分评估两组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及肝外合并症情况;利用COX回归分析与肝硬化伴COVID-19患者30 d死亡相关的因素。结果 与单纯肝硬化组比较,肝硬化伴COVID-19组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48.00(31.00~104.00)U/L vs. 35.50(24.00~55.75)U/L]、白蛋白(ALB)下降[(27.26±5.84)g/L vs.(31.67±5.81)g/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1.56(1.20~1.83)vs. 1.26(1.14~1.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t=1 622.00、3.56、1 758.50,P均<0.05);肝硬化伴COVID-19组患者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较高(19.35%vs.2.38%),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02±15.19)%vs.(62.21±13.00)%]及白细胞介素-6(IL-6)[67.64(28.28~167.60)pg/mL vs. 30.25(8.85~59.19)pg/mL]等炎症指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U/t=10.08、-2.73、254.50,P均<0.05);肝硬化伴COVID-19组患者中CTP分级为C的比例更高(61.23%vs. 28.57%),且具有更高的CLIF-SOFA评分[6(4~9)分vs. 4(2~5)分]、MELD-Na评分[(18.42±8.01)分vs.(14.60±6.21)分]、CCI[7(6~9)vs. 6(5~7)]及死亡率(25.81%vs. 4.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U/t=10.36、1 095.50、-2.42、1 855.50、10.73,P均<0.05)。经COX回归分析,CCI(HR=2.77,95%CI:1.09~7.03,P=0.03)及CLIF-SOFA评分(HR=4.24,95%CI:1.33~13.50,P=0.01)可作为肝硬化伴COVID-19患者死亡的预测因子。结论 COVID-19可引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恶化及肝外器官衰竭的进展,增加30 d死亡风险,呼吸衰竭是其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2024年03期 v.24 365-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PLR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对疟疾早期感染的临床价值

    吴美慧;时小淋;刘登科;

    目的 研究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外周血小板相关参数对疟疾早期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4月马里共和国43例疟疾患者(疟疾组)和43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进行血常规和外周血涂片等项目的检测,比较两组淋巴细胞绝对值(LYM)、血小板(PLT)、PLR、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疟疾的危险因素,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PLR、PDW对疟疾的预测价值。结果 疟疾组PLR、PLT水平[(64.69±4.73)、(181.70±9.90)×10~9/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34.50±13.03)、(285.50±11.87)×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33、36.716,P均<0.001);而PDW、MPV水平[(13.55±0.35)、(11.12±0.19)fL]高于健康对照组[(12.32±0.31)、(10.55±0.16)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32、2.289,P均<0.05)。PLR降低(OR=0.949,95%CI:0.949~0.984)、PDW增高(OR=1.362,95%CI:1.048~1.771)是疟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R、PDW预测疟疾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8、0.657,二者联合预测时AUC为0.852,其诊断效能比单一指标高。结论 PLR的降低及PDW和MPV的增加对于判断早期疟疾感染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有利于在疟疾流行且医疗条件不发达的地区进行疟疾的初筛。

    2024年03期 v.24 371-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老年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李友堂;陈盛文;赖燕琴;梁荣章;马志益;

    目的 探讨老年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诊断的14例老年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诊治过程,记录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和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14例患者平均年龄(68.9±5.9)岁,7例有明确禽类接触史;临床主要表现包括发热(100.0%,14/14)、乏力(71.4%,10/14)、Ⅰ型呼吸衰竭(50.0%,7/1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有6例高于9.9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NR)多数增高,13例NR高于75%。所有病例均表现为C反应蛋白(CRP)明显增高。最常见的影像改变是实变,表现为大叶性肺炎,下叶及单肺叶大叶性肺炎常见(57.1%,8/14),常伴胸腔积液(71.4%,10/14)。治疗过程中,用药方案主要为单用莫西沙星、多西环素联合莫西沙星或者多西环素联合其他用药。最终出现休克2例,给予呼吸支持治疗2例,仅有1例死亡,其他均好转。结论 老年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较易出现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经恰当的治疗,总体预后良好,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2024年03期 v.24 374-377+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清miR-218-5p和miR-124-3p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

    童娟;徐宇浩;徐建慧;李晓艳;李元媛;于明;

    目的 探讨血清miR-218-5p、miR-124-3p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5-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2例初诊AD患者(AD组),另选取同期23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估AD患者的认知功能,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miR-218-5p、miR-124-3p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与MMSE、MoCA评分的相关性,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血清miR-218-5p、miR-124-3p在AD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AD组MMSE、MoCA评分[(16.50±5.22)、(14.50±4.10)分]低于对照组[(28.67±1.12)、(27.61±1.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39、-19.18;P均<0.01)。AD组血清miR-218-5p表达水平[1.91(1.04~3.18)]高于对照组[1.00(1.00~2.00)],血清miR-124-3p表达水平(0.67±0.36)低于对照组(1.08±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68,t=-5.40;P均<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iR-218-5p表达水平与MMSE、MoCA评分均成负相关(r=-0.72、-0.61,P均<0.01);血清miR-124-3p表达水平与MMSE、MoCA评分均成正相关(r=0.42、0.59,P均<0.01)。ROC曲线结果显示,miR-218-5p诊断A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7(95%CI:0.657~0.898),miR-124-3p诊断AD的AUC为0.810(95%CI:0.705~0.914);两者联合诊断AD时,AUC为0.884(95%CI:0.804~0.964),敏感度为76.19%,特异度为86.96%。结论 血清miR-218-5p、miR-124-3p有望成为AD临床辅助诊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2024年03期 v.24 378-382+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PBMCs中Wnt和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并发出血的关系

    王林;傅向阳;魏梅;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PU)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mRNA表达情况及与并发出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Hp阳性PU患者80例为研究组,同期选取Hp阴性PU患者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PBMCs中Wnt、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Hp阳性PU并发出血影响因素,并分析Hp分型Ⅰ型及Wnt、β-Catenin mRNA参与促出血形成的交互作用。结果 研究组PBMCs中Wnt mRNA(0.78±0.19)、β-Catenin mRNA(0.71±0.20)表达高于对照组[(0.49±0.16)、(0.50±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54、6.232,P均<0.001)。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Hp分型Ⅰ型(OR=0.333,95%CI:0.191~0.582)及PBMCs中Wnt mRNA(OR=4.690,95%CI:2.961~7.429)、β-Catenin mRNA(OR=4.892,95%CI:3.154~7.587)高表达均为Hp阳性PU并发出血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Hp分型Ⅰ型、Wnt mRNA高表达时出血风险是Hp分型Ⅱ型、Wnt mRNA低表达时的58.125倍,是其他未知因子(OR=1)的36.312倍(RERI=36.312),协同效应为二者单独存在产生效应之和的2.745倍(SI=2.745),在二者共存的出血风险中有62.47%(AP=62.47%)是由两者协同作用引起的;Hp分型Ⅰ型、β-Catenin mRNA高表达时出血风险是Hp分型Ⅱ型、β-Catenin mRNA低表达时的51.200倍,是其他未知因子(OR=1)的30.933倍(RERI=30.933),协同效应为二者单独存在产生效应之和的2.748倍(SI=2.748),在二者共存的出血风险中有60.42%(AP=60.42%)是由两者协同作用引起的。结论 Hp阳性PU患者PBMCs中Wnt、β-Catenin mRNA异常高表达,与并发出血有关,且Hp分型Ⅰ型与Wnt、β-Catenin mRNA对Hp阳性PU出血形成存在正向交互作用。

    2024年03期 v.24 383-386+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CSMD1和GPC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预后意义

    陈易华;罗艳;田强;曾冬梅;许雷;

    目的 探讨CUB和Sushi多结构域基因1(CSMD1)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表达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预后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8月-2020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的108例NSCLC患者癌组织标本(NSCLC组,n=108)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癌旁组,n=108)。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SMD1和GPC3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NSCLC组CSMD1阳性表达率(29.63%)低于癌旁组(69.44%)、GPC3阳性表达率(65.74%)高于癌旁组(26.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244、32.847,P均<0.001)。NSCLC组织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CSMD1和GPC3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52、9.635、8.227,12.874、6.382、4.675,P均<0.05);TNM分期Ⅲ期、低分化程度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NSCLC组织CSMD1蛋白阳性表达率较低,GPC3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08例NSCLC患者出院后连续随访3年,83例患者存活,总生存率为76.85%(83/108)。CSMD1阴性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68.42%)低于CSMD1阳性患者(96.88%)、GPC3阴性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94.59%)高于GPC3阳性患者(67.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248、9.996,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HR=2.208,95%CI:1.390~3.506)、CSMD1阴性(HR=3.691,95%CI:1.834~7.431)、GPC3阳性(HR=3.043,95%CI:1.890~4.900)是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CSMD1阴性、GPC3阳性、低分化程度、TNM Ⅲ期和淋巴结转移是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NSCLC组织中CSMD1阳性表达降低和GPC3阴性表达降低会促进肿瘤进展。

    2024年03期 v.24 387-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胰腺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和肠道微生态及血清炎性指标水平的相关性

    刘莹莹;王青青;魏芳;李立文;苏珊珊;

    目的 探讨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和慢性胰腺炎(CP)患者肠道微生态及血清炎性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178例CP患者,根据是否伴有外分泌功能不全将其分为无外分泌功能不全组[粪弹力蛋白酶1(FE1)≥200μg/g,n=40]、轻中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100μg/g≤FE1<200μg/g,n=60),重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FE1<100μg/g,n=78),比较各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差异情况以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肠道菌群、炎性因子与FE1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患者肠道杆菌科、肠道球菌科相对丰度[(0.032±0.004)、(0.049±0.011)]明显高于轻中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0.024±0.003)、(0.036±0.008)]和无外分泌功能不全组[(0.011±0.001)、(0.020±0.005)],双歧杆菌科、乳酸杆菌科相对丰度[(0.012±0.002)、(0.015±0.002)]明显低于轻中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0.025±0.006)、(0.020±0.004)]和无外分泌功能不全组[(0.046±0.009)、(0.031±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中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患者肠道杆菌科、肠道球菌科相对丰度明显高于无外分泌功能不全组,双歧杆菌科、乳酸杆菌科相对丰度明显低于无外分泌功能不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率(64.1%)高于轻中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30.0%)和无外分泌功能不全组(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中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率高于无外分泌功能不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PCT、CRP、TNF-α水平[(5.8±0.9)ng/L、(245.8±15.0)mg/L、(593.1±41.9)pg/mL]高于轻中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4.3±0.6)ng/L、(201.0±13.8)mg/L、(512.5±35.6)pg/mL]和无外分泌功能不全组[(3.1±0.4)ng/L、(183.4±11.2)mg/L、(462.5±28.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中度外分泌功能不全组PCT、CRP、TNF-α水平高于无外分泌功能不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CT、CRP、TNF-α、肠道杆菌科、肠道球菌科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率均与FE1成负相关(r=-0.425、-0.518、-0.503、-0.619、-0.507、-0.511,P均<0.05),而双歧杆菌科、乳酸杆菌科与FE1成正相关(r=0.592、0.628,P均<0.05)。结论 CP外分泌功能不全患者的小肠细菌出现过度生长,且肠道益生菌减少,而有害菌增加,同时机体的炎性指标升高,此可能为CP外分泌功能不全患者的诊治提供有利依据。

    2024年03期 v.24 392-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甲状旁腺激素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张敏;马卫国;李蓉;张玉荣;祁焕敏;李亚;

    目的 观察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体质指数(BMI)、25-羟基维生素D[25(OH)D]、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代谢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85例和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80例,T2DM患者经散瞳眼底照相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后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均为NPDR,n=87)和非DR组(n=98)。采集研究对象的年龄、体重,同时采集空腹外周血,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PTH水平,同时测25(OH)D、FBG、餐后2 h血糖(PBG)、HAb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FINS)、空腹C肽(FCP)、餐后2 hC肽(2 hC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统计分析组间各指标的变化,分析PTH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及与DR的关系。结果 非DR组及DR组PTH水平[(57.98±2.79)、(39.33±2.03)ng/L]均较对照组[(84.73±4.82)ng/L]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R组PTH较非DR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DR组FBG、PBG、HbA1c、TG、25(OH)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 hFINS、2 hC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R组FBG、PBG、HbA1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CP、2 hCP、TC、L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R组患者PTH水平与HAb1c、25(OH)D水平成负相关(r=-0.703、-0.784,P均<0.05),与TC、LDL成正相关(r=0.526、0.423,P均<0.05)。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HAb1c、25(OH)D水平与血清PTH水平显著相关(P=0.049、0.016)。结论 DR组患者血清PTH水平明显降低;且PTH与HAb1c、25(OH)D显著负相关,低水平PTH可能是预测NPDR的早期指标,对NPDR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4年03期 v.24 397-400+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清TNF-α、IL-6、IFN-γ及CD3~+、CD4~+、CD8~+在川崎病合并流感病毒感染患儿中的检测价值

    石和丝;康伟莉;马忠正;殷站茹;闫平;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及CD3~+、CD4~+、CD8~+在川崎病合并流感病毒感染患儿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20年3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进行治疗的30例川崎病合并流感病毒感染患儿为川崎病合并流感组,100例未感染流感病毒患儿为单纯川崎病组,100例流感病毒患儿为单纯流感组,分析血清TNF-α、IL-6、IFN-γ及CD3~+、CD4~+、CD8~+、CD4~+/CD8~+水平变化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NF-α、IL-6、IFN-γ及CD3~+、CD4~+、CD8~+、CD4~+/CD8~+在川崎病合并流感病毒感染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川崎病合并流感组血清TNF-α、IL-6、IFN-γ、CD3~+、CD4~+、CD8~+、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川崎病组、单纯流感组,单纯川崎病组血清TNF-α、IL-6、IFN-γ、CD3~+、CD4~+、CD8~+、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流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5.714、546.752、110.467、254.770、300.654、22.686、37.603,P均<0.05)。川崎病合并流感组患者冠脉损害比例、发热持续时间[46.67%、(11.35±4.31)d]均显著高于单纯川崎病组[19.00%、(6.25±2.1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26,χ~2=8.819;P均<0.05)。ROC结果显示,血清TNF-α、IL-6、IFN-γ、CD3~+、CD4~+、CD8~+、CD4~+/CD8~+预测川崎病合并流感病毒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9、0.993、0.819、0.769、0.634、0.831、0.964,截断值分别为11.43μg/L、50.89μg/L、16.26μg/L、79.72%、38.74%、3.75%、4.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川崎病合并流感病毒感染中血清TNF-α、IL-6、IFN-γ及T细胞免疫表达异常,对川崎病合并流感病毒感染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临床应用价值高。

    2024年03期 v.24 401-404+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肾小球肾炎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TLR4和sICAM-1及尿mALB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张媚溪;王芬;赵晨;

    目的 探讨并分析肾小球肾炎(RPGN)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Toll样受体4(TLR4)、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确诊的RPGN患者107例为RPGN组,根据合并细菌感染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n=43)和未感染组(n=64),另同期随机选取健康体检人员107名为对照组,统计感染组患者的病原菌特征,比较3组患者血清TLR4、sICAM-1和尿mALB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LR4、sICAM-1和尿mALB水平对RPGN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 感染组43例患者共培养病原菌4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9.18%,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n=14);革兰阳性菌占40.82%,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n=9)。RPGN组患者血清TLR4、sICAM-1和尿mALB水平分别为(4.12±1.18)ng/mL、(283.65±37.36)ng/mL和(34.55±3.1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1±0.32)ng/mL、(104.39±23.27)ng/mL和(21.36±2.4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832、30.590、24.098,P均<0.05)。感染组患者血清TLR4、sICAM-1和尿mALB水平分别为(5.29±1.69)ng/mL、(314.63±41.52)ng/mL和(38.74±3.26)mg/L,明显高于未感染组的(3.33±0.84)ng/mL、(263.10±34.57)ng/mL和(31.73±3.1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44、6.968、11.170,P均<0.05)。血清TLR4、sICAM-1和尿mALB诊断RPGN合并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8、0.648、0.689,联合检测诊断效能更高(AUC=0.826,95%CI:0.746~0.905,P<0.001)。结论 RPGN患者血清TLR4、sICAM-1和尿mALB水平明显升高,尤其是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临床可通过联合检测血清TLR4、sICAM-1和尿mALB水平提高RPGN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

    2024年03期 v.24 405-408+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GDM合并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与糖脂代谢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余蓓蓓;周婷婷;武培;李凤启;

    目的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HBV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与糖脂代谢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周口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120例GDM产妇,根据HBV感染状态将其分为HBV有症状感染组(n=40)、HBV无症状感染组(n=40)与单纯GDM组(n=40),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产妇40名为健康组作为对照。比较HBV有症状感染组、HBV无症状感染组的血清HBV-DNA载量,比较4组产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瘦素(LP)、脂联素(ADPN)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并分析GDM合并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与糖脂代谢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HBV有症状感染组HBV-DNA载量为(8.86±1.57)lg拷贝/mL,高于HBV无症状感染组的(7.19±1.32)lg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92,P<0.05)。随着HBV感染逐渐加重,FPG、HbA1c、TG、TC、LP水平随之升高,ADPN水平随之降低,健康组、单纯GDM组、HBV无症状感染组、HBV有症状感染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0.802、56.430、4.882、23.987、49.074、24.452,P均<0.05)。健康组、单纯GDM组、HBV无症状感染组、HBV有症状感染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分别为2.50%、20.00%、32.5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72,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DM合并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与LP成正相关,与ADPN成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25、-0.259,P均<0.05)。结论 GDM合并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会随着HBV感染加重而升高,血清HBV-DNA载量与LP成正相关,与ADPN成负相关。

    2024年03期 v.24 409-41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泛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脓毒症患者血清内毒素和PCT及BNP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

    叶宝;周琮;占英妹;邓超;

    目的 探讨泛耐药革兰阴性菌(XDR-GNB)感染脓毒症患者血清内毒素、降钙素原(PCT)、B型利钠肽(BNP)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8例XDR-GNB感染脓毒症患者资料,根据28 d病死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166)和死亡组(n=92),对两组血清内毒素、PCT、BNP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 Ⅱ)评分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 死亡组血清内毒素、PCT、BNP、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分别为(26.32±3.34)pg/mL、(5.93±1.21)ng/mL、(368.49±65.28)pg/mL、(14.35±3.27)分、(33.56±5.71)分,均高于存活组的(16.57±2.71)pg/mL、(3.68±0.91)ng/mL、(176.35±56.30)pg/mL、(9.42±3.04)分、(26.20±4.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44、15.304、22.774、11.233、10.726,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内毒素(OR=1.684,95%CI:1.077~2.632)、PCT(OR=5.737,95%CI:1.080~30.475)、BNP(OR=1.033,95%CI:1.001~1.065)及APACHE Ⅱ评分(OR=1.327,95%CI:1.005~1.753)均为XDR-GNB感染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内毒素、PCT、BNP及APACHE Ⅱ评分预测XDR-GNB感染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9、0.883、0.921、0.885(P均<0.01)。血清内毒素、PCT、BNP分别与APACHE Ⅱ评分成正相关(r=0.394、0.415、0.463,P均<0.001)。结论 血清内毒素、PCT、BNP均能够较好地预测XDR-GNB感染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情况,并且与APACHE Ⅱ评分相关,可一定程度反映患者病情。

    2024年03期 v.24 413-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白血病患者DC和辅助性T细胞及B细胞比例与活化状态研究

    林婉颐;任俊;周振海;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外周血髓系起源的树突状细胞(mDC)和淋巴系起源的树突状细胞(pDC)以及辅助性T细胞(Th)、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初始B细胞、记忆B细胞比例及其活化状态。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023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住院的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13例以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15例,同时选取心脏瓣膜病等非肿瘤、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12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的治疗均根据国内指南规范化进行,整个治疗过程中均使用常规类似化疗方案。采用流式细胞仪方法研究B细胞-ALL、AML患者外周血起病时(起病组)、缓解后(缓解组)mDC、pDC的比例及活化状态,以及Th、Tfh、初始B细胞、记忆性B细胞比例。结果 ALL、AML患者起病组pDC、mDC比例[(0.43±0.05)%、(0.28±0.04)%,(0.26±0.06)%、(0.19±0.03)%]较对照组[(0.67±0.04)%、(0.48±0.05)%]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缓解组有上升。ALL患者起病组pDC、mDC的CD80、CD86的表达较对照组有增高的趋势,在缓解组均有下降的趋势;AML患者起病组pDC、mDC的CD80、CD86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有降低的趋势,在缓解组均有恢复的趋势。ALL起病组外周血Th、Tfh、初始B细胞比例[(6.45±0.56)%、(0.24±0.06)%、(34.85±2.23)%]较对照组[(8.47±0.72)%、(0.60±0.08)%、(48.43±3.70)%]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系意义(P均<0.05);记忆性B细胞有下降的趋势;而缓解组均有恢复的趋势。AML患者起病组外周血Th、Tfh、初始B细胞、记忆性B细胞比例[(7.61±0.56)%、(0.43±0.05)%、(39.47±1.77)%、(16.28±0.89)%]均较对照组[(8.47±0.72)%、(0.60±0.07)%、(48.43±3.70)%、(19.88±1.63)%]降低,其中初始B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也均有回升的趋势。结论 AL患者的mDC、pDC、Th、Tfh、初始B细胞、记忆B细胞的比例在起病时均受到抑制,缓解后有恢复的趋势,其机制及相互作用需做进一步研究。

    2024年03期 v.24 418-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液透析联合rHu EPO在尿毒症中的应用

    洪涛;胡伟利;于凤;

    目的 探索血液透析联合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长素(rHu EPO)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以及对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及血浆白蛋白(Alb)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于淮北矿工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就诊的84例尿毒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rHu EPO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s-CRP、Hb、Alb、血清铁蛋白(SF)、铁转蛋白饱和度(TS)、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Hb、Alb、SF、TS、hs-CRP、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Alb、SF、TS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Hb、Alb、SF、T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39、2.025、31.209、8.963,P均<0.05);两组患者hs-CRP、CRP、IL-6、TNF-α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hs-CRP、CRP、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28、3.243、2.897、2.120,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1,P<0.05)。且观察组的皮肤瘙痒、食欲不振、睡眠障碍、骨痛发生率(11.90%、19.05%、9.52%、4.76%)明显低于对照组(40.48%、47.62%、30.95%、23.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868、7.714、5.974、6.222,P均<0.05)。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rHu EPO治疗尿毒症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贫血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2024年03期 v.24 423-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疾病预防控制论著

  • 2016-2022年南昌市农村地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分析

    胡主花;彭国华;李琳;孙延双;钱科;王伟;田利光;刘品星;

    目的 了解南昌市农村地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掌握流行规律。方法 对2016-2022年南昌市农村地区3周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的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两检)开展土源性线虫检测,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卵阳性粪样的钩虫种类,统计感染率及其感染程度,使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6-2022年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1.29%(280/21 783),各年感染率依次为1.11%(46/4 157)、1.40%(57/4 062)、1.33%(55/4 126)、1.13%(46/4 077)、0.73%(13/1 773)、2.39%(43/1 797)和1.12%(20/1 791),各年度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91,P<0.01)。88.93%(249/280)感染者为轻度感染。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为0.98%(213/21 783)、0.02%(5/21 783)和0.30%(65/21 783),不同虫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053,P<0.01),混合感染样本有3份,均为钩虫和鞭虫混合。土源性线虫感染分布特征显示,不同地区、性别、年龄组和职业间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3.950、39.614、98.125、52.739,P均<0.01),分别以安义县3.12%(168/5 379)、女性1.77%(191/10 789)、60~<70岁年龄组2.39%(92/3 850)和农民1.61%(259/16 080)感染率最高。钩虫为本次监测的优势虫种,尤其安义县钩虫感染人数占钩虫感染总人数的77.93%(166/213),蛔虫和鞭虫处于较低感染水平。结论 南昌市农村地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稍高,钩虫为优势虫种,尤其安义县钩虫感染率较高,应采取对应防控措施。

    2024年03期 v.24 427-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2012-2021年中国输入性疟疾病例特征分析

    杨立军;周隆参;潘茂华;覃宇城;黄亚铭;杨照青;

    目的 分析2012-2021年中国输入性疟疾病例特征,以便对输入性疟疾疫情有所了解,并据此制定较好的防控措施。方法 根据2012-2021年全国网报系统报告及相关文献资料收集我国近10年输入性疟疾病例数据资料,对病例数、虫种构成、地区分布及死亡病例进行分析,地区间病死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2-2021年,我国以输入性病例为主,主要输入地为非洲,其次为亚洲。全国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26 314例(占98.81%),其中恶性疟占64.02%,间日疟病例占23.26%,卵形疟占8.98%,三日疟占2.28%,混合感染占1.52%。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2017-2021年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数较2012-2016年下降了37.37%,输入地仍以非洲(8 731例,占86.57%)和亚洲(1 255例,占12.44%)为主。2012-2019年病例报告数居前5省为云南(3 707例)、广西(3 018例)、江苏(2 333例)、四川(1 905例)、浙江(1 543例),共占全国病例报告数的51.56%。死亡病例最多的5省为四川(13例)、河南(13例)、广东(13例)、北京(12例)、山东(10例),占全国死亡病例报告数的43.57%。结论 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较为突出,需加强监测和管理,提高对输入疟疾病例的诊疗水平,减少死亡病例的发生。

    2024年03期 v.24 432-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综述

  • 外泌体在过敏性疾病中的致病机制及其治疗作用研究进展

    徐祖钰;高蓉;邹健;

    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AR)、特应性皮炎(AD)和过敏性哮喘(AS)是由免疫系统紊乱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由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这些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外泌体是机体所有细胞均可释放的一种细胞外囊泡,在细胞之间输送货物,辅助细胞间通信。免疫细胞可释放或利用外泌体来触发、增强或抑制免疫反应,因此外泌体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通过外泌体相关的免疫疗法缓解患者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不同来源外泌体在常见的AR、AD、AS等过敏性疾病中的致病机制及其潜在治疗作用进行探讨。

    2024年03期 v.24 437-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格氏血厉螨的形态鉴别及相关研究现状

    刘如金;郭宪国;尹鹏吾;

    格氏血厉螨是常见的革螨种类之一,经常出现在啮齿动物等小型兽类体表。在动物分类上,格氏血厉螨隶属于皮刺螨总科、厉螨科、厉螨亚科中的血厉螨属。该螨的分类鉴定以雌性成虫形态为主要依据,其特征性钳齿毛是鉴别该螨的重要依据之一。格氏血厉螨是世界各地的广布种,宿主范围很广,宿主特异性较低。该螨可叮咬人体,除了起革螨性皮炎外,还可以作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等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结合国内外文献,本文从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及鉴别要点、生活史及生态习性、染色体核型、超微结构、与疾病关系等方面,对格氏血厉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2024年03期 v.24 442-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病例报告

  • 广州市2型猪链球菌脓毒血症合并肺部感染1例

    彭丽君;尹小毛;蒋泽尧;彭湘明;

    目的 回顾分析本院首例2型猪链球菌脓毒血症合并肺部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为早期诊治猪链球菌感染提供经验依据。方法 通过血培养及微生物质谱鉴定技术早期诊断并对该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因“右侧胸背疼痛伴发热1 d”于2023年7月30日入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既往基础疾病多,免疫力低下,无明显流行病学史,诊断为脓毒血症、人感染猪链球菌并肺部感染,经过积极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在猪链球菌病高发的夏秋季节,临床医生应提高对猪链球菌感染的认识和警惕性,早诊断早治疗,避免漏诊及误诊。

    2024年03期 v.24 448-451+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