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医学


  • 医院感染病例及耐药情况的流行病学分析

    郑少敏;任婕;张春环;彭兰芬;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病例病原菌耐药性流行特征和抗生素使用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自2004年1~10月间某院154例医院感染患者送检标本所分离培养的154株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在154株菌株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但对其敏感的菌株只有9.1%,而对亚胺硫霉素敏感的菌株有27株(17.5%)。感染病例中,男性占68.2%;0~,25~这两个年龄组为主,共计占72.7%。感染部位的分布:男性以切口感染为主,女性则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结论感染控制应有所侧重,要针对不同人群、病种有重点的开展防控工作。

    2006年08期 850+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鼠伯氏疟原虫CSP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

    马长玲;胡旭初;赵玉利;李艳文;胡凤玉;陈晓湘;周珍文;张咏莉;余新炳;

    目的分别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berghei)环子孢子(CSP)全长基因和去除中央重复序列的CSP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PCR技术,从伯氏疟原虫基因组中扩增全长CSP基因,将其定向克隆入pEGFP-N1,构建pEGFP/PbCSP全长基因重组质粒,酶切、PCR及序列分析鉴定;同样,采用PCR技术扩增PbCSP的N端和C端两个片段,先将C端片段定向克隆入pEGFP-N1,构建pEGFP/PbCSP-C重组质粒,再将PbCSPN端片段定向克隆入pEGFP/PbCSP-C,构建pEGFP/PbCSP'重组质粒,酶切、PCR及序列分析鉴定。将pEGFP/PbCSP和pEGFP/PbCSP′分别用脂质体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荧光显微镜及RT-PCR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PCR、酶切及测序证实目的基因PbCSP全长和片段分别正确连接至pEGFP-N1的多克隆位点,两种重组质粒转染Hela后,荧光显微镜及RT-PCR均检测到目的蛋白在Hela中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伯氏疟原虫CSP全长基因和该基因片段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la细胞中获得表达。

    2006年08期 855-857+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间日疟原虫多表位疫苗基因的设计、合成与酵母表达

    王萍;吴娴波;董文其;李明;

    目的针对疟原虫生活史复杂,蛋白种类多且具有期特异性,逃避宿主免疫机制健全,流行广泛等特点,构建间日疟多期多阶段多表位疫苗候选株。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筛选间日疟有效保护性抗原表位,利用计算机模建技术进行组合、排列,演绎多表位肽基因,人工合成基因,构建酵母表达系统,甲醇诱导表达多表位肽。结果以间日疟原虫3个PvCSPT表位、1个PvCSPB细胞表位、2个PvMSP-19B细胞表位、2个PvDBP-Ⅱ保守序列、1个PvAMAB细胞表位和1个PvAMAT细胞表位,加入白喉毒素T细胞表位和Pan-DRTh细胞表位肽,设计合成了一条由786bp组成的间日疟原虫多表位肽疫苗基因(PvDBW);利用G418压力筛选得到多个高拷贝pPIC9K/PvDBW/P.pastoris菌株;用甲醇诱导后表位肽呈分泌性表达,表达量为80mg/L。结论成功地构建了间日疟原虫多期多阶段多表位疫苗pPIC9K/PvDBW/P.pastoris菌株,得到了分泌性表达的多表位肽,为探索间日疟原虫多期、多表位疫苗的可行性奠定了物质基础。

    2006年08期 858-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霍乱弧菌JS9803株CTX~(EI Tor)φ和nct-CTX~(newO139)φ基因组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

    芮勇宇;阚飙;高守一;刘延清;祁国明;

    目的霍乱弧菌JS9803株CTXEITorφ和nct-CTXnewO139φ基因组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方法基因亚克隆、测序及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霍乱弧菌9803株CTXEITorφ基因组与EITor类型的高度同源,RS区为双拷贝,核心区为单拷贝,RS侧和核心区侧染色体部分序列分别为TLC和RTX基因簇。nct-CTXnewO139φ基因组与已报道的其它类型比较,rstR基因及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27.6%~50.5%和14.1%~48.4%,间隔区ig-2基因同源性25.2%~29.6%,表明rstR-ig2为新类型,该基因组附近染色体部分序列也为新发现的基因。结论在霍乱弧菌中发现新类型rstR-ig2的nct-CTXnewO139φ基因组,并和CTXEITorφ基因组共存。

    2006年08期 861-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淋球菌孔蛋白PIB和PIA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体内表达

    廖芳;贺超;戴翔;宋启发;熊萍;

    目的克隆淋球菌孔蛋白PIB和PIA基因并构建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pCI-PIB-PIA,了解pCI-PIB-PIA能否被小鼠骨骼肌细胞摄取并表达。方法采用PCR方法从质粒pET-PIB和pET-PIA中获得孔蛋白PIB和PIA全长DNA片段,构建表达融合蛋白PIB和PIA的真核表达载体pCI-PIB-PIA。pCI-PIB-PIA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ABC法检测pCI-PIB-PIA免疫小鼠肌细胞中PIB-PIA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PCR可扩增出预期大小的全长PIB和PIA基因片段。与GenBank报道的PIB和PIA序列比较,重组质粒pCI-PIB-PIA中目的插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以上。免疫小鼠的肌细胞能摄取pCI-PIB-PIA并表达PIB-PIA融合蛋白。结论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淋球菌孔蛋白PIB和PIA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I-PIB-PIA;pCI-PIB-PIA接种小鼠后可见免疫小鼠肌细胞中PIB-PIA融合蛋白的表达,该结果可作为淋球菌多价DNA疫苗的研究基础。

    2006年08期 865-867+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新的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克隆技术的建立

    李莉;卢建溪;谢冬英;徐启桓;朱明芬;陈伟;李刚;

    目的建立一种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组扩增及克隆的新方法。方法设计含SalⅠ、NotⅠ酶切位点的引物,用一片段PCR法扩增HBV全基因组,经双酶切后将PCR产物克隆入pBlueScript-(SK-)载体,进行HBV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用此方法成功获得35例HBV全基因组DNA序列。同时以重组质粒为模板进行敏感性和保真性测定,其敏感性为102个初始模板,核苷酸的人为突变率为1.6bp/kb。结论此方法可用于大规模HBV全基因组扩增和序列分析,为HBV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2006年08期 868-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合成环肽抑制HIV-1病毒介导的细胞融合的初步研究

    刘北一;朱平;姜世勃;富宁;

    目的鉴定合成环肽FJ-08是否抑制HIV-1病毒介导的细胞融合。方法固相合成环肽FJ-08(SACYWWHRLHCGGGS),将合成肽与BSA载体交联,ELISA检测交联物与源于HIV-1gp41N螺旋的合成肽N36结合,细胞融合抑制实验检测FJ-08抑制H9/HIVIIIB细胞与MT-2细胞的融合。结果ELISA鉴定表明FJ-08-BSA与N36肽结合。与无关肽比较,细胞融合抑制实验显示在2h内,80#g/ml的FJ-08肽具有抑制融合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效应。结论FJ-08合成肽可抑制HIV-1介导的细胞融合。

    2006年08期 871-872+876+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间日疟原虫部分乳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郝文波;王萍;陈白虹;高洋;李明;

    目的克隆并测定我国间日疟原虫乳酸脱氢酶(PvLDH)的部分基因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根据PvLDH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间日疟原虫基因组DNA中扩增LDH基因,定向克隆入pMD18质粒。阳性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后,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应用生物信息学网站www.ncbi.nlm.nih.gov、www.expasy.ch对获得的基因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PCR扩增得到特异的间日疟原虫LDH基因序列。酶切及PCR鉴定获得了正确的重组质粒。测序结果表明,获得的间日疟原虫LDH基因全长897bp,编码299个氨基酸。DNAMAN预测PvLDH存在10个潜在抗原表位,均与PfLDH的相应预测表位间有同源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我国间日疟原虫与SalvadorⅠ株和Belem株间日疟原虫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与其它疟原虫LDH的同源性为88%~90%。结论成功克隆了我国间日疟原虫LDH基因,其基因序列与其它疟原虫LDH基因序列有高度同源性。

    2006年08期 873-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佛山市登革2型病毒流行株结构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

    李建军;任瑞文;马安德;徐晓立;沈梅;蒋忠军;

    目的对我国登革2型病毒1993年广东省佛山市流行株GD06/93结构蛋白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追踪其地域来源、基因组结构与致病性的关系,为研究开发登革病毒新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登革2型国际标准株NGC序列,设计2对重叠引物,RT-PCR扩增,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转化受体菌DH5α,挑取阳性克隆进行PCR、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结果GD06/93株结构基因序列长度为2325bp,编码775个氨基酸。与其它登革2型病毒株TSV01、Taiwan-1008DHF、NGC、44、ThD2_0038_74、ThNH81/93、gd08/98、04、Cuba165/97及S1进行比较,其核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96%、95%、95%、95%、94%、94%、92%、92%、91%。结论GD06/93病毒株的结构基因序列与已发表的其它登革2型病毒株同源性很高。在比较的6株登革2型病毒株中,GD06/93株与同期在澳大利亚流行的TSV01株同源性最高。

    2006年08期 87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小剂量吲达帕胺/阿替洛尔联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郑猛;符永恒;单志新;杨敏;谭虹虹;余细勇*;林曙光;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吲达帕胺(Ind)和阿替洛尔(Ate)联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作用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8只SHR随机分为6组。①空白对照组;②低-低剂量组:Ind0.06mg/kg·d-1,Ate2.25mg/kg·d-1;③低-高剂量组:Ind0.06mg/kg·d-1,Ate4.5mg/kg·d-1;④高-低剂量组:Ind0.12mg/kg·d-1,Ate4.5mg/kg·d-1;⑤高-高剂量组:Ind0.12mg/kg·d-1,Ate4.5mg/kg·d-1;⑥高剂量单用组:Ate4.5mg/kg·d-1。灌胃给药,连续给药5周,尾袖法测收缩压,Langendorff灌流心脏测量心功能。结果高-低剂量联用组,有效降低SHR的收缩压,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减少左室重与体重之比。结论小剂量联合应用Ind和Ate对SHR的降压作用及心功能的改善优于大剂量单用Ate。

    2006年08期 880-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髓鞘碱性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6在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和临床中的探讨

    田作军;赵薛旭;李作汉;张帆;曹福田;李少明;邵明;

    目的探讨髓鞘碱性蛋白(MBP)和白细胞介素16(IL-16)在多发性硬化(MS)发病过程中的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MS组(CSF31例、Serum32例)、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组(CSF和Serum均为24例)和对照组(CSF24例、Serum28例)中MBP和IL-16的水平。结果MS组中CSF和Serum中MBP水平均显著高于GBS及对照组(P<0.01),CSFIL-16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SerumIL-16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性。MS组CSF中MBP的水平和IL-16的水平显著相关(r=0.463,P<0.05),但Serum中两者间无相关性。结论MBP对MS的发病有很高的敏感性,IL-16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局部产生并参与MS的炎症过程。

    2006年08期 883-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早期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实验室诊断的对比研究

    黄宗青;李爱东;刘素英;刘洪涛;陆雪东;邓英太;史少凤;

    目的比较分析多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对早期化脓性与病毒性脑膜炎诊断的敏感性及量化标准,并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发病3d内就诊的55例脑膜炎患者的外周血像、血糖及C-反应蛋白(CRP),脑脊液(CSF)白细胞数、蛋白、糖及CRP的检测结果。其中经病原学及/或临床治疗确诊的化脓性脑膜炎25例、病毒性脑膜炎30例,对其实验室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外周血像、CSF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在早期两种脑膜炎互有重叠,鉴别化脓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存在一定困难。而采用CSF蛋白>1.5g/L,血清CRP>16mg/L,CSF糖与血糖比值≤0.35等量化指标,则明显提高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价值。如果对这些指标进行组合,可进一步增加鉴别两种脑膜炎的敏感性。结论选择CSF糖与血糖比值、血清CRP、CSF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并设定量化标准,或者对这些指标进行组合检测,可提高鉴别诊断早期化脓性与病毒性脑膜炎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减少误诊,增强治疗的针对性。

    2006年08期 886-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口服万艾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初探

    苏念军;杨翠莲;李冰;蒋亚玲;单冬红;

    目的初步探讨万艾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方法选择50例促排卵周期中子宫内膜生长不良的不孕患者,在下一个促排卵周期中周期第7~8天开始给予万艾可口服治疗,50mg/d,至子宫内膜厚度达到8.0mm或证实已排卵。结果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服药前为5.2~7.8(6.90±0.61)mm,服药后为3.7~14.0(7.78±1.81)mm,服药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95%可信区间为0.33~1.42mm,P=0.002)。服药后子宫内膜分型没有明显变化(P=0.907)。临床妊娠率显著提高(P=0.012)。结论万艾可能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助于胚胎着床。

    2006年08期 889-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成文利;胡素华;叶雪妍;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预测和监视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8例体检正常者的血清,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酶法(一步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Hs-CRP水平正常对照组为(0.87±0.56)mg/L,LDL-C正常糖尿病组为(2.14±1.39)mg/L,高LDL-C糖尿病组为(4.38±1.92)mg/L。LDL-C正常糖尿病组和高LDL-C糖尿病组hs-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LDL-C正常糖尿病组和高LDL-C糖尿病组之间hs-CRP水平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同时hs-CRP水平与LDL-C水平呈正相关(r=0.89,P<0.01)。结论Hs-CRP作为炎症因子,在预测和监视2型糖尿病方面有重要意义,是一个强有力的筛选指标。联合血脂检测,对进一步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06年08期 892-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大鼠脾脏微量元素变化与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关系的研究

    常志尚;宫玉香;张忠广;曾宪忠;王元松;赵蓉;

    目的探讨卡氏肺孢子虫(PC)感染对大鼠脾脏中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51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只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2mg/次,每周2次。8周后陆续将大鼠处死,取肺组织用吉氏-瑞氏复染法检测卡氏肺孢子虫。再取脾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每只大鼠微量元素含量。结果吉氏-瑞氏复染法实验组大鼠PC阳性率为51.2%,对照组未检出卡氏肺孢子虫。与对照组相比较,PC阳性组脾脏中Zn++、Mg++的含量(29.72μg/g干重、147.05μg/g干重)低于对照组(37.59μg/g干重、181.90μg/g干重,P<0.05),Cu++、Fe++、Ca++的含量(7.34μg/g干重、1052.50μg/g干重、317.21μg/g干重)变化不明显。结论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组大鼠脾脏中Zn++、Mg++含量降低,Cu++、Fe++、Ca++含量无显著性变化,提示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对脾脏微量元素变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2006年08期 895-896+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种IgM酶联免疫试剂盒在麻疹病例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郑焕英;刘冷;郭雪;柯昌文;

    目的对三种抗麻疹病毒IgM酶联免疫试剂盒(海泰快速法、海泰普通法和德国试剂A)在麻疹病例早期诊断的应用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双盲法,用三种试剂盒对麻疹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样品平行检测。结果海泰快速法、海泰普通法和德国进口试剂A等三种抗麻疹病毒IgM酶联免疫试剂对170份麻疹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样品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7.65%、64.71%和62.35%;灵敏度分别为100%、99.1%和94.4%;特异度分别为88.7%、95.2%和93.5%;调整一致性分别为95.7%、97.5%和93.7%;约登指数分别为0.887、0.942和0.880。结论三种试剂盒检测结果符合率较高,另外海泰快速法的灵敏度最高,海泰快速法和海泰普通法在敏感性及特异性上都有较为理想的结果,而且海泰快速法试剂操作更为简便、快速,更适合于基层疾病控制部门快速诊断麻疹病例,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2006年08期 897-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人群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郑和平;江丽芳;方丹云;李美玲;吴兴中;李燕娃;徐钢;薛耀华;冯占芹;吴亚安;黄进梅;

    目的研究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沙眼衣原体流行基因型分布和不同人群间感染的差异。方法应用巢式PCR扩增沙眼衣原体omp1基因VS1-VS2序列,利用寡核苷酸芯片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66株沙眼衣原体感染标本中,通过基因分型共检出182株菌。包括9个基因型,总体优势流行型为E型(27.5%)、F型(22.0%)、D型(14.3%)、J型(15.0%)和H型(8.8%)。113例性病门诊病人中,以F(26.9%)、E(24.3%)、J(16.8%)、D(13.4%)和H(8.4%)型为主,混合型感染率为5.3%(6/113)。而53例卖淫女性标本中,发现混合感染8例(15.1%,8/53),以E(33.3%)、D(15.9%)、F(15.9%)和K(12.7%)型为主,混合感染率为15.1%(8/53)。F型在门诊病人中的流行率显著高于卖淫女性(!2=4.8,P<0.05),而混合型感染率和K型流行率卖淫女性显著高于门诊病人(!2=4.5,P<0.05;!2=7.4,P<0.01)。结论性病门诊患者和卖淫女性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血清型存在差异。加强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于有效控制性病传播有重要意义。

    2006年08期 900-902+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2005年东莞地区细菌耐药性资料分析

    郭志勤;梁沛杨;高文静;

    目的了解2005年东莞地区部分医院临床分离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对2072株(革兰阳性球菌占37.3%,革兰阴性杆菌占62.7%)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NCCLS2004年版标准判读结果。结果在两类葡萄球菌株中,MRSA和MRCNS株检出率分别为73.7%(214/290)和75.8%(235/31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中,ESBLs检出率:大肠埃希菌为50.9%(135/265),肺炎克雷伯菌为42.8%(125/292)。绿脓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但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结论MRSA、MRCNS,以及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的产ESBLs检出率较高,耐药严重。加强细菌耐药监测非常重要,对指导临床正确使用抗生素有参考价值。

    2006年08期 903-9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调节T细胞在梅毒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裘宇容;杨春莉;陈炼波;魏东;冯平锋;陈宇;周芳;

    目的探讨梅毒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调节T细胞在梅毒病人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32例梅毒患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3+CD4+CD8-、CD3+CD4-CD8+、CD4+CD45RA+、CD4+CD29+、CD8+CD28+、CD8+CD28-、NK细胞以及CD3+CD4+CD8-和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梅毒患者NK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CD4+CD25+和CD3+CD4-CD8-调节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其它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结论梅毒患者NK细胞,CD4+CD25+和CD3+CD4-CD8-调节T细胞的异常变化可能是梅毒患者RPR持续阳性或临床症状反复,经久不愈的原因所在。

    2006年08期 907-908+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蛋白芯片法诊断结核病的临床应用评价

    罗招凡;丁鹤林;刘香梅;林向华;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诊断结核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检测63例结核病患者的血清标本,25份肺部其它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并与抗酸菌涂片镜检法相比较。结果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25%(43/63)和88%(22/25),阳性预测值为93.48%(43/46),阴性预测值为52.38%(22/42),阳性检出率为52.27%(46/88),显著高于抗酸菌涂片镜检法阳性率(23.86%,21/88)。结论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诊断结核病,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较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是临床辅助诊断结核病的有效方法。

    2006年08期 909-910+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广东疟疾联防区2005年监测情况分析

    张贤昌;林荣幸;张启明;阮彩文;

    目的探讨疟疾防治中联合管理的作用。方法采用主动侦查与被动侦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结果参与疟疾联防的五个地级市2005年共发现疟疾病例119例(占全省病例的63.30%),年发病率0.03/万。五市当地居民血检阳性率为0.05%,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为0.14%,两者血检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2=20.848,P<0.05);流动人口中的返乡人员血检阳性率为0.20%,外来人员血检阳性率为0.15%,经统计学检验,两者血检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2=0.899,P>0.05)。在返乡人员中,从国外返乡的人员血检阳性率最高,与从其它省返乡的人员血检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参与疟疾联防的五个地级市全年各月都有疟疾病例发生,其中6、7月达到最高峰,病例的季节分布与我省传疟媒介的季节消长相吻合。结论通过联防,2005年我省联防区内疟疾发病率继续维持在低水平,输入病例和输入继发病例减少,流动人口疟疾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2006年08期 911-912+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东莞市2000~2005年狂犬病流行情况及防制对策

    钟新光;谢炜;

    目的分析近年东莞市狂犬病流行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发病率回升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制对策。方法收集2000~2005年东莞市狂犬病疫情报告、病例调查及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5年,全市共报告狂犬病例数51例。其中本地暴露感染17例,占33.33%;外地暴露感染34例,占66.67%。病例呈逐年增长趋势,2002年后本地感染病例增幅较大,主要分布在石碣、大朗、东坑、常平和大岭山等5个镇,集中了全市82.35%的本地感染病例。病例以犬伤感染为主,70%以上病例未进行任何伤口处理和免疫接种。发病最多的为民工(49.02%),其次为农民(27.45%);男女之比为2∶1。全年均有病例发生,夏秋季相对较多。结论外地暴露感染的输入病例多,本地感染病例增长快,犬只数量多且缺乏监管,犬只免疫率极低,犬伤人数持续增长,伤后大多未进行伤口处理和免疫接种,部门之间管理脱节、重视不够等是我市狂犬病发病率回升的原因,因此应加强以上各方面的管理。

    2006年08期 913-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广西右江区疟疾流行现状与防治调查

    郭传坤;李锦辉;黎学铭;覃业新;林珍;杜进发;林永健;覃志国;蒙礼坚;姜德元;

    目的了解广西右江区2002年疟疾流行及控制现状,评价监测措施,为实施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选择右江区近年疟疾病人较多的3个乡镇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2002年疟疾疫情报告、发热病人血检资料,逐户调查疟疾发病情况,对村民和学生进行疟史、蚊帐使用情况和疟防知识问卷调查。结果2002年右江区疟疾发病率为0.15/万。血检当地发热病人9885人次,年血检率为3.03%,未检出阳性病例;血检流动人口419人次,检出5例间日疟病例,阳性率为1.19%。走访调查1004户4709名村民,查出1例疑似病例,居民蚊帐使用率为98.17%,中小学生经验积累型和间接传授型疟防知识知晓率均高于村民。结论2002年右江区疟疾发病率继续控制在1/万以下,无当地感染病例,疟疾病例全部为输入性,村民蚊帐使用率较高,存在一定疫情漏报现象,现行疟疾监测与防治措施有效可行。

    2006年08期 916-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118例女性吸毒者艾滋病VCT行为探讨

    张起文;杨倬;覃佩兰;陈嘉慧;王文玲;

    目的了解女性药瘾患者过去的艾滋病危险行为。女性药瘾患者过去的艾滋病筛检情形与未来的筛检意愿。方法研究样本为龙岗区三所烟毒戒治所的118名女性吸毒者。研究工具为结构式自填问卷,内容包括对过去的艾滋病危险行为、过去主动筛检情形、未来主动筛检意愿等项目的调查。结果研究结果发现仅8%样本曾主动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在艾滋病危险行为方面,有32.2%曾与他人共享针头,13.3%曾因药物或金钱而性交易,29.2%在过去一年中有多重性伴侣,59.7%在过去一年性行为中无保险套使用习惯。过去曾主动筛检者的用药种类、对此次戒治是否接受筛检的认知、年龄、受教育年数等基本资料变量皆与未曾主动筛检者有显著差异;认知的艾滋病筛检效用、对筛检资源的了解程度、同伴因素、配偶或性伴侣因素显著高于未曾主动筛检者;未来主动筛检意愿亦明显较高,认知的艾滋病筛检障碍则显著较低。结论针对女性药瘾患者,卫生教育部门应加强其对艾滋病危险行为的认知干预,使其了解何种行为容易感染艾滋病。同时,应极力倡导艾滋病筛检的好处,提高女性药瘾患者对艾滋病筛检效用的认同。

    2006年08期 919-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广州市企事业单位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探讨

    葛辉;梁银杏;曾亚辉;汤洁如;

    目的探讨广州市企事业单位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及预防发病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6272例2005年6~1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广州市企事业单位成人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体格检查、空腹血糖测定及肝胆B超。结果6272名成人研究对象中,男性3662名,女性2610人,平均年龄(46.43±13.7)岁。B超共检出脂肪肝1369人,患病率为21.83%,男性为24.47%,女性为18.12%。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χ2=35.96,P<0.01)。男女脂肪肝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8岁前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χ2=18.7,P<0.01),58~70岁之间男女性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67,P=0.43),70岁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χ2=5.3,P<0.05)。脂肪肝组肥胖、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增高和胆石症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结论广州市企事业单位成人脂肪肝患病率高,肥胖、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增高和胆石症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2006年08期 922-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16例婴幼儿伤寒生化结果分析

    邹建话;祝爱霞;张修发;江凡;罗惠玲;

    目的分析16例婴幼儿伤寒生化结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6例伤寒婴幼患儿的生化结果,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L-谷氨转肽酶(GGT)、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钾(K+)、钠(Na+)、氯(CL-)、钙(Ca++)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钾(K+)与正常值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其它生化结果均无显著意义。结论婴幼儿伤寒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征,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本资料显示心肌酶学改变明显,因此心肌酶学应作为婴幼儿伤寒诊疗检验的重要指标。

    2006年08期 925-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广州市花都区吸毒人员HIV和梅毒检测分析

    谭穗芳;邱立新;何丽明;

    目的调查广州市花都区吸毒人员艾滋病毒(HIV)及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采集2005年7~11月新入花都区戒毒所的601名吸毒人员血样,检测HIV抗体、梅毒抗体。结果601名吸毒人员中,HIV感染率为1.5%,梅毒感染率为10.82%。男女间感染HI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梅毒的感染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应在吸毒人员中持续开展艾滋病、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干预措施,以遏制HIV、性病在吸毒人员中蔓延。

    2006年08期 927-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梅县学校食堂厨工诺瓦克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黄念先;陈复才;熊杏茹;周志汀;陈志青;李信泰;

    目的了解梅县学校食堂厨工诺瓦克病毒感染情况,为诺瓦克病毒胃肠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诺瓦克病毒抗原检测。结果234份粪便标本中检出诺瓦克病毒阳性8份,阳性率为3.42%。结论梅县学校食堂厨工存在诺瓦克病毒健康携带者,学校有爆发诺瓦克病毒胃肠炎的潜在危险。

    2006年08期 929+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梅毒性血管炎致脑卒中7例临床分析

    张玉群;黄帆;王立志;李扬;谭双全;

    目的探讨梅毒性血管炎致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7例梅毒血管炎致脑卒中的临床及检验学、影像学、治疗经过、预后等。结果7例患者全为男性,年龄25~66岁,文化程度大多偏低,均有冶游史,多无明确梅毒感染的全身症状,均为脑血管梅毒。头颅MR表现:基底节、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内囊后肢T1低信号,T2及水抑制T2高信号,桥脑斑片状T2及水抑制T2高信号,枕顶叶条片状T2及水抑制高信号。1例外囊出血,6例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全部病例梅毒螺旋血凝试验(TPHA)均阳性。6例做了腰穿,3例脑脊液TPHA阳性。结论梅毒性血管炎以男性多见,尤其是青壮年男性。病例均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起病,梅毒全身症状不明显,容易误诊。试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2006年08期 930-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口腔正畸治疗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黄妙琼;罗真珍;冯航;

    目的调查口腔正畸科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方法对口腔正畸科的各种器械、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和口包进行目标监测。结果正畸材料、医务人员的手和口包细菌污染情况严重,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能有效控制口腔正畸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口腔正畸器、材料、医务人员手等易受污染引起医院感染,严格制定和落实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对预防口腔正畸治疗的医院感染非常必要。

    2006年08期 933-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张卫;丁彩屏;文薇;徐丽梅;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体检正常者和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治疗前后的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对CHF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CHF组T3、FT3较对照组下降,且慢性心衰组随着心力衰竭的加重,T3、FT3水平逐渐减低;T4、FT4、TSH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抗心衰治疗后T3、FT3水平明显上升(P<0.05)。慢性心衰组患者血清中T3、FT3的水平与心衰程度呈负相关关系。结论CHF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对判断其心功能损害程度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2006年08期 936-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与预后中的作用

    刘荣静;习浩;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水平(Fg)测定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间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D-Dimer和Fg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浆D-Dimer、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患者的D-Dimer、Fg均明显高于SAP组患者(P<0.01)。结论ACS患者血浆D-Dimer和Fg水平明显升高,反映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有血栓的形成,D-Dimer和Fg的检测对ACS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2006年08期 938-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肝硬化患者断流术后血压与生存关系的探讨

    张卓军;吴雄辉;谢鸿桥;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断流术后外周血压变化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按照Child-Pugh分级,将168例肝硬化患者分成Ⅰ、Ⅱ和Ⅲ组,其中A级(Ⅰ组)55例、B级(Ⅱ组)49例、C级(Ⅲ组)64例。比较各组的血压差异,并进行随访。结果Ⅰ组平均血压为(129.2±8.6)/(76.3±6.6)mmHg;Ⅱ组为(118.1±8.6)/(71.8±5.3)mmHg;Ⅲ组为(101.3±9.1)/(64.2±5.5)mmHg。提示患者血压随Child-Pugh分级增加而下降(P<0.05)。随访发现,外周血压低的患者生存时间更短。结论患者的外周血压直接与肝功能有关,外周血压降低提示患者的预后不佳。

    2006年08期 940-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相关肾脏早期损害指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雷厉;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Alb)、!2微球蛋白(!2-M)及Tamm-Horsfall蛋白(T-H蛋白)的变化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52例糖尿病病人和38名正常人尿Alb、!2-M及T-H蛋白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尿Alb、!2-M高于正常人(P<0.05),T-H蛋白低于正常人(P<0.05)。随病变进展尿蛋白的异常改变更趋显著。结论检测糖尿病病人尿Alb、!2-M及T-H蛋白有助于早期诊断肾脏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程度。

    2006年08期 942-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中央二区切除治疗肝细胞癌手术方法探讨

    黄熙;熊少伟;韩斌;

    目的探讨中央二区切除治疗肝细胞癌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中央二区肝细胞癌切除的临床资料,14例肝细胞癌患者均伴有肝炎后肝硬化,术前肝功能,ChildA11例,ChildB3例。肿瘤最大直径5~8cm。结果全部病例采用中央二区切除(Ⅴ,Ⅷ,Ⅳ段),成功地切除所有的肿瘤,术中出血120~300ml,所有患者术中未输血,无术中死亡。术后并发症:膈下积液1例,右侧胸腔积液1例。随访全部病例,随访时间1~3年,其中2例复发。结论中央二区肝切除技术是治疗肝细胞癌的手术方法之一。熟悉肝门及Couinaud氏的肝段解剖,采用CUSA及双极电凝切开肝实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2006年08期 944-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微创深静脉导管血肿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孟兵;蔡树雄;李仕卓;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深静脉导管血肿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深静脉导管血肿引流术治疗36例CSDH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个月CT复查,血肿全部消失35例,血肿减小1例,无1例复发。结论应用微创深静脉导管血肿引流术治疗慢性CSDH简便、安全,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2006年08期 946-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氯诺昔康预先镇痛对妇科术后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影响

    黄焕森;王卓丹;吴伟玲;高崇荣;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静脉预先镇痛对妇科手术病人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影响。方法开腹全子宫切除患者52例,ASAⅠ~Ⅱ级,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实验组在开腹前和关腹前分别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两组PCEA均为0.01%吗啡与0.125%布比卡因混合液配方。用法:负荷量5ml,背景量1.5ml/h,PCA量3ml,锁定时间20min。观察指标:镇痛效果使用VAS评分法,记录术后1、2、4、8、12、24、36、48h病人疼痛评分,术后第1、2天的PCA按压次数(PCAC)。副反应:病人镇静、头晕、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12h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4、36、48h两组差别不明显(P>0.05)。术后第1天实验组PCAC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副作用:实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15.3%)低于对照组(38.4%)。结论氯诺昔康预先镇痛对妇科手术病人术后吗啡自控镇痛有明显增效作用,减少了PCEA过程的吗啡用药量,以及胃肠道副作用的发生率。

    2006年08期 948-949+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显微镜复检标准探讨

    龙欢喜;魏小平;

    目的比较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和显微镜下白细胞分类结果,探讨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中间细胞群(mononnuclear,Mo)的显微镜复检标准,以保证血液常规的检验质量。方法应用KX-21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和普通光学显微镜分别对302例临床血液常规标本进行白细胞分类,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o<8%时,仪器分类结果与显微镜分类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且有良好的相关性。Mo>8%时,仪器分类结果与显微镜分类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有8.6%的标本显微镜分类出现异常情况。结论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仅作为白细胞分类的初筛,尚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显微镜分类方法。临床应用中引入显微镜复检标准,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2006年08期 950-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5年广州地区淋球菌对6种抗生素耐药性结果分析

    曹文苓;黎小东;张锡宝;李平;梁艳华;宋卫忠;吴德标;

    目的了解2005年广州地区淋球菌对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及PPNG和TRNG的流行状况。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用纸片碘量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110株淋球菌检出PPNG38株(34.5%)、TRNG56株(50.9%);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96.4%,青霉素耐药率的达93.6%;头孢妥仑MIC50为0.125mg/L,MIC90为0.5mg/L。头孢曲松、壮观霉素没有发现耐药菌株,且抗菌活性最强。结论头孢曲松和壮观霉素在临床上是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持续监测淋球菌的耐药性十分重要。

    2006年08期 952-953+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产ESBLs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分析

    戴盛明;蒋利君;韦晓谋;

    目的调查本地区2000年1月~2002年12月间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群分布及对第三代头孢菌素(TGC)耐药性。方法细菌鉴定采用美国Microscan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种及药敏试验,按NCCLS1999推荐方法解释结果。结果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的平均产酶率为37.36%,其中2000年、2001年、2002年产酶率分别为32.15%、35.83%、41.44%,革兰阴性杆菌对TGC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产ESBLs细菌在本地区广泛存在,已成为主要引起耐药的菌株,而且产ESBLs和耐药率都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广泛关注。

    2006年08期 954-955+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社区儿童哮喘发病相关因素调查及综合干预评价

    彭淑梅;曾静;邓雪梅;

    目的探讨社区儿童哮喘发病的相关因素,评价社区综合干预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对社区中2837名0~14岁儿童进行哮喘筛查,共筛查出65例哮喘患儿,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将65例哮喘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即健康教育、规范化管理及跟踪随访,随访期限为1年,比较两组哮喘发作频率及程度。结果该社区中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为2.3%,以春季最多见,占47.7%(31例);哮喘患儿首次出现喘息的年龄<3岁者占72.3%(47例);诱发因素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占65.2%(38例);家族中有哮喘及其他过敏史者分别为23.0%(15例)和16.9%(11例),患儿有湿疹和/或过敏性鼻炎等过敏史者占29.2%(19例)。经社区综合干预后,哮喘的发作次数、发作程度均明显改善。结论哮喘发病与发病年龄、季节、家族史及个人过敏史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应改善儿童的居住环境,积极防治儿童早期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和社区综合干预是儿童哮喘防治的有效措施。

    2006年08期 956-957+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日本血吸虫性别特异性基因的研究进展

    王衍海;彭鸿娟;

    血吸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本文以近年来国外在血吸虫基因的性别特异性方面的研究为依据,对血吸虫性别特异性基因的调控及克隆进行了综述。

    2006年08期 958-960+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共刺激分子-B7家族及其在胞内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

    宋蓓;吕杨;张锡林;

    近年来,共刺激信号B7家族成员在调节T细胞活化及细胞因子分泌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B7分子与受体结合后,在免疫应答不同阶段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涉及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调节诸多方面,也与寄生虫感染诱导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本文以B7家族成员在宿主感染胞内寄生原虫后,诱导产生免疫反应以及相互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2006年08期 961-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